首 页 | 资讯 | 陕西 | 概况 | 历史 | 民俗 | 图片 | 文化 | 视频 | 名人 | 知道 | 美食 | 线路 | 攻略 | 景点 | 酒店 | 票务 | 旅行社 | 文化游 | 团购 | 租车 | 商城 | 专题 | 投稿 | 论坛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陕西特产
陕西特产供应QQ群: 93966174 陕西特产求购QQ群:665718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特产首页   |  西安特产   |  宝鸡特产   |  咸阳特产   |  铜川特产   |  渭南特产   |  延安特产   |  榆林特产   |  汉中特产   |  安康特产   |  商洛特产   |  杨凌特产
企业名录 优质特产 特产货源 招商信息 供求信息 认领特产 服务项目 推广合作 联系我们 A.发布招商 B.发布求购 C.发布供应
陕西蜜枣
您的位置:首页 > 柞水县特产列表 > 正文

柞水银耳

2016-10-31 9:51:51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发表评论

    秋时节,来到陕南秦巴山区,只见绵延的耳堂里,数不清的耳棒上,绽出一簇簇白色胶状宛如傲霜秋菊的银花,千姿百态,或含苞待放,或仰首初窥,或张瓣竟开,或隐若如豆,争妍斗艳,惹人喜爱。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陕南秦巴山区银耳。

    陕南银耳具有朵大、体轻、色白、松空、肉厚、有光泽、胶质重、形态美、膨胀率高、耳基小、易炖化等特点,系陕南传统名优特产。它与著名的四川通江银耳、福建银耳、鄂西北银耳、贵州银耳并列为全国"五大著名银耳",早已享誉全国,并走向世界。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东南亚、港澳、日本和欧美等国际市场,为名贵山珍。已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

    银耳,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古称玉蕈、稠膏蕈等。因其附木而生,色白如银,状似人耳而得名。清代以前,银耳是一种野生稀有的珍贵菌类。它生长在深山峡谷,森林茂密的地方。青冈栎、山乌桕、米槠杨、相思树、桃、李、柿、梨、柳等阔叶树;因受自然界微生物的腐蚀,一旦死亡成了腐朽之木后,遇到适宜的气温和湿度,只要这些朽木上藏有白木耳菌种,便会冒出一朵朵"白衣天使"来,这就是天然的银耳。由于这种野生天然银耳产量极低,而且稀少,营养价值高,常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长生不老药",被许多地方官吏作为"贡品",敬献宫廷而搜掠一空,贫民百姓是吃不起的。明代嘉靖皇帝就曾下令搜刮银耳,强迫劳动人民到深山老林寻觅。

    天然银耳,往往受大自然的严寒酷暑、旱涝风雨和霉菌虫鸟的危害,十分稀少,被认为是木耳中的"骄贵小姐"。银耳原为野生,近百年来,现代科技人员研究成功,采用人工栽培,并得到迅速发展,野生采集逐渐减少。我国银耳人工培育,发源于福建、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人工培育有椴木露地栽培和木屑室内栽培两种。人工培育银耳,简便易行,产量较高,朵形比野生的个大体轻,杂质少,无斑。浸泡后,朵大如碗,晶莹透亮,胜似雪白的菊花。但野生银耳的营养成分优于人工栽培的银耳。随着生产的发展,产量增加,价格也趋向大众化,甚至低于黑木耳的价格,并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广大群众可以吃到历来被视为"山珍"的银耳了。

    银耳是山珍海味中的"八珍"之一,为名贵佳肴,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银耳中含蛋白质5%~7.5%,脂肪0.63%~1.2%,碳水化合物44.4%~79%,粗纤维1.1%~2.6%,灰分3.1%~7.2%。每百克银耳中还含有钙132~381毫克,磷250~288毫克,铁11.1~30.4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l、B2、C和17种氨基酸及对人体极为有益的植物胶质等。

    银耳自古入药。早在公元6世纪初,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一书中,就叙述了银耳的药用功效。以后的历代医家,都认为银耳有强精补肾、润肺生津、止咳降火、润肠益胃、补气活血、补脑提神、强心壮身、消炎去痛、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能。《中国医药大辞典》对银耳的药效有明确的记述:"本晶入肺、脾、胃、肾、大肠五经,主治肺热咳嗽、肝燥干咳、久咳喉痒、咳痰带血或痰中血丝或久咳络伤肋痛,及肺痈、肺瘘、妇人月经不调、肺热胃炎、大便闭结、小便下血"。清代学者张仁安称其"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之要品"。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疗效。而且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起护肝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银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银耳多糖,它具有抗肿瘤、抗炎症和抗放射性的作用。它不仅能增强肌体抗肿瘤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而且可增强对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的耐受能力。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崩中漏下、痔疮出血、血管硬化、慢性肾炎、支气管炎、肺心病及便秘等疾病。银耳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并能防癌抗癌、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抑制变态反应,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脏病的形成。此外,青年男女面部患雀斑及眼病,食之益色,明目;老年人健忘身重,食用增智不忘,抗衰老,且令人好颜色,是人们喜爱的高级珍贵滋补保健食品。

    银耳入馔,多用蒸、煮、炖等方法做汤羹,常以冰糖和白糖入味。如"冰糖银耳汤",是不少人熟知的,用冰糖和银耳各半,放置砂锅内,添水适量,文火加热,炖成糊状饮用,浓甜味美。此外,还可做"银耳粥"、"蒸银耳羹"、"枸杞炖银耳"(西安名菜)、"银耳鸽蛋"、(江苏名馔)等。但也有制作菜肴以咸、鲜、辣入味的,如"银耳嫩芽"、"银耳炒肉丝"、"银耳腰花"、"银耳对虾、"银耳冬笋"、"银耳炖鸡"、"银耳炖排骨"、"银耳炒蛋"、"金丝银絮"等,其风味深受人们喜爱。做熟了的银耳,最好是一餐或两餐吃完,若放置时间长了,口尝有酸臭味,已经变质,就不能食用了。

    我国人民食用银耳的历史悠久,大约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食。陕南秦巴山区是我国利用银耳较早的地方。相传,辅佐刘邦兴汉灭楚"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屡建奇功,成为汉皇朝的开国无勋。汉政权建立后,他眼看刘邦、吕雉对韩信、彭越、英布、肖何等开国大臣,不是谋杀,就是监禁,便忆起"敌国破,谋臣死"的古训,心灰意冷之下,就毅然辞官隐居到陕南秦巴山区的汉中留坝县山中学道去了。隐居期间,张良常以当地产的银耳清炖为食,一来补养身体,二来以示自己清白,不愿混入浊流。梁朝名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说:"老桑生桑耳,有白色者,软湿,人采以作菹"。唐代时,北方人称银耳叫"桑鹅",豪贵之家常食用,称为"玉鼎芝",认为它像白灵芝一样珍贵。宋人陈仁玉说:"银耳初如芯珠,圆莹类轻酥滴乳,浅黄白色,味尤甘胜"。这说的是鲜银耳。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对一些食用真菌作了记载,其中就有银耳。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银耳最早的国家,已逾百年的历史。主要发源于湖北、四川、陕南等大巴山东段。清同治五年(1866年)编纂的湖北《房县志》中,早有关于人工栽培银耳的记述。据民国15年(1926年)《续修通江县志》载:"通江银耳自清光绪庚辰(1880年)、辛已(1881年)年培育成功",至今已逾百年。另据通江县发掘的石碑记载:"银耳栽培始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据《贵州通志》记载:贵州银耳约于1921年(民国十年)首先在遵义县团溪培植成功,后来逐渐推广到湄潭、福泉、正安、桐梓、绥阳、黄平等十多个县。陕南栽培银耳早于贵州。据清代《重续兴安府志·食货志》记载:"银耳,郡向不产,或于黑耳扒中偶摘一二朵,以不成庄,故名不见于前续各志。光绪季年,平利、砖坪、紫阳等县有客来自西蜀,教以铺架之法,培植之术,而银耳之名遂噪于市廛,产量日增,获利颇厚。安康南北各山亦有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银耳人工栽培技术又有很大发展。60年代初期,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研究成功了"瓶栽银耳";70年代初期,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对耳棒人工接种和瓶栽进行改革,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单产;70年代后期,福建古田县菇农采用塑料袋装木屑及适量配料搞"袋装银耳",使单产比耳棒栽培提高了20倍。

    银耳,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真菌。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Tremellaceae)、银耳属植物。银耳和其它高等真菌一样,也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菌丝体白色,绒毛状,生长于阔叶树木内或人工培养料中。子实体由菌丝体发育而成,即为人们食用的那部分,一般为白色、淡黄色,胶质,半透明,多皱折,宛如一朵盛开的鸡冠花或美丽的白菊花,小如豆,大如碗;焙干以后的银耳,呈不规则块片状,外表黄白或黄褐色,微有光泽,质硬而脆,有特殊气味,体积缩小到原来鲜耳的30%~40%,干品吸水后膨胀如初。    银耳没有叶绿素,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直接利用日光能来合成有机质。它寄生于半死或枯死的树木上,也可人工栽培。依靠吸取现成的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少量的矿物质而生存。性喜温暖、湿润、通风良好。银耳生长的最佳条件,除了能得到充足的养料外,需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前期为70%以下,后期为85%以上,菌丝从萌发到成熟约需1个月。每年4~9月采收,以5~8月为盛产期。采收时宜在早晚或阴雨天,采后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即为成品。宜冷藏或贮藏于阴凉干燥处。

    我国是银耳的主要生产国,出口量约占世界银耳贸易量的90%以上。陕南秦巴山区自古为我国银耳五大产区之一。主产于该地区的镇巴、城固、平利、白河、镇坪、宁陕、略阳、镇安、柞水等县。这里自然气候条件宜于银耳菌种生长,原料广,工艺简单,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收益大且稳定,是山区经济开发和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编辑:秦人
资料更新日期:2016-10-31 9:51:51
供货信息|更多 我要供应
联系人 电话 QQ 微信 购买渠道 详细
暂没有供货商信息,欢迎您提供供货信息。
求购信息|更多 我要求购
联系人
电话
QQ
微信
邮箱
详细
暂没有求购信息,欢迎您发布求购信息。

我要成为唯一供货商,我要认领此特产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推荐信息
 
最新信息
 
三秦游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推荐特产 | 认领特产 | 特产推广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0-2016 三秦游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