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大板栗
2018-3-17 20:03:57 三秦游 编辑:秦人
西安糖炒栗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炒货食品。其所用原料栗子为陕西著名特产--宁陕大板栗。
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宁陕大板栗主要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的宁陕、柞水、长安、丹凤、山阳、宁陕等县。以宁陕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故名。久负盛名的"栗乡"陕西宁陕县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镇和回龙较多。全县板栗栽培面积5万多亩,其中有3万亩板栗林带,年产量80多万公斤。
宁陕板栗树早在周代已有生长,历史悠久。如今,商洛地区已发展到41.5万亩,建成板栗基地11.4万亩。宁陕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树与野生茅栗树嫁接而成。品种优良,素以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玲珑美观,涩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据林业部1960年考察,在宁陕县梓桥沟发现一棵栗树元老,已200余年,仍健壮旺盛,奉献不已,年产板栗40多公斤。宁陕大板栗,1960年被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优良品种,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1978年,被列入《陕西果树志》;1986年被录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1992年,还被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由于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是国内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也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土特产品。世界市场上板栗被誉为"中国甘栗",日本人称为"东方珍珠"。
宁陕大板栗有着丰富的营养。栗仁中含淀粉60%~72.38%,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分10%~20%,粗纤维2.9%,灰分2.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铁及多种维生素、脂肪酶等。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柿子高1倍,为花生的1.8倍。兼有,大豆、小麦、大米和薯类的营养,比一般水果营养价值高,可与莲子媲美。在古代,被誉为"树上饭"(即"木本粮食")。板栗鲜食、爆炒、烹煮或制作糕点、罐头、磨粉、酿酒和多种名菜均可,味甘香糯,老少咸宜,尤其对老年人有更明显的滋补效能。
栗子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菜肴。《随息居饮食谱》说栗"生熟皆佳,点肴并用。嫩时嚼之,作桂花香。老者风干,则甜而嫩"。故板栗素被人们作为美食,被誉为"席上佳果"。陕南乡土风味名菜,就有"板栗烧仔鸡"、"爆栗子鸡丁"、"栗仁炖猪肉",菜香情长。北京、郑州、西安等地的"糖炒熟栗子",味道十分鲜美。《山家清供》里记载了山药和栗子合煮的"金玉羹",杭州地方传统名菜"桂花鲜栗羹"和湖北的"桂花蜜汁板栗",清香适口。将栗子切作两瓣或四片,加水放入锅内,配以盐、大茴、桂皮、茴香同煮成"五香栗子",香甜可口,别具风味。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所记的"高丽栗糕方"、"红烧栗子"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素馔,均是老幼皆爱的佳肴。
板栗味道不错,然不宜多食。生食多难以消化,熟食多而滞气伤食。因此,腹胀、疟疾、产后、病后、便秘者宜慎食之。
宁陕大板栗可以医治多种疾病。药用滋补功能类似人参、当归,且价廉易得,故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在古代,被誉为"山中药"。其栗树皮、果实、果壳、叶、根皆可入药。祖国医学认为:栗仁为肾之果。栗果气味咸、温、无毒,主益气,厚脾胃,补肾气,滋养气血,强筋健骨,活血化瘀,令人耐饥。《千金方》说: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栗果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栗子生食可治腰脚不遂,捣烂敷受伤局部可治瘀血肿痛"。药王孙思邈认为:"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唐代《食疗本草》介绍以栗壳煮汁饮服,可治翻胃及消渴。宋代《圣惠方》记述将栗壳烧后研末,以粥汤饮服,可治鼻衄。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对栗子的作用做过深刻研究,他在《本草纲目》中说:"栗气温,无毒,益气厚肠胃,令人耐饥。治肾虚,腰腿无力,疗筋骨断碎"。又云:"栗子玉果属水,水潦之年则果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颗,顿愈"。他还说:"栗可治肾虚,倘腰脚乏力,日食十余粒,并以猪腰煮粥助之,久必强健"。板栗这一功效,宋代苏东坡深有体会。他曾有诗曰;"老去身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现代医学也认为,栗子具有补肾气,强腰膝,延缓人体衰老的功能。树皮及果苞,可治疗疮、金伤。
栗子也是老年人最好的滋养品。《礼记》载:"子事父母,妇事舅姑,枣栗饴蜜以甘之"。明代李时珍把板栗与莲子相比:"其仁如老莲肉"。尤其是老年人,每天早晨吃2~3颗栗子,对身体大有好处。据说,清朝慈禧太后特别喜欢吃栗子,而且每餐必备,有助于她一生体健、皮肤娇嫩、润泽。她活了73岁,有人认为,她一生所以能保持体健、肤润、容美,是和她常吃栗子有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栗树纹理直,材质坚硬,有光泽,结构粗,抗冲击,抗腐蚀,耐潮湿,宜作枕木、矿柱、车辆、建筑、造船及家具用材和薪炭材等。树皮、壳斗、嫩枝、树干髓部均富含鞣质,是栲胶的上等原料。叶可喂蚕,作饲料。栗花期长,又是花蜜来源。栗树是绿化荒山的优良树种。
我国是栗子的原产国,种植利用历史极其悠久,是我国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3000年前,板栗便跟中华民族结下不解之缘。翻开古老的《诗经》,早有"树之榛栗"、"东门之栗"、"隰有栗"等记载。《战国策》中有"南有碣石雁门之饯,北有枣栗之利"之句。《吕氏春秋》上说:"果之美者,其箕山之栗"。《史记•货殖列传》说:燕秦千树栗,此其人与千户侯等。这表明当时对栗的经济价值已认识得相当清楚。此后的《齐民要术》、《周礼》、《礼仪》、《山海经》、《农桑辑要》等文献中,都有关于栗的记载。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早在距今9000年前河南裴李岗遗址,以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和西安半坡村遗址,都曾有板栗果实的遗物。还发现距今3600年前用来冶炼和烧制陶器的栗炭。由此来看,板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可见,当时陕西已有栗树,并为古人作为食用贮存着。《三秦记》载:"汉武帝栗园,有栗十五颗一升"。汉武帝栗园,据说就是现在陕西长安县丰峪口东侧的"官栗园"。杜甫诗中"盘剥白鸦谷口栗"的栗,又据说是指长安县鸭池口的板栗。可见,自古以来,宁陕大板栗和长安大板栗已经有名,成为陕西的传统名贵特产被颂扬和载入史册。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1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
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
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