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特产 > 丹凤县特产列表
丹凤核桃
2017-11-21 20:35:50  三秦游  编辑:秦人
 一、品种
核桃,也称胡桃。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称:“商洛果之最盛者,无如核桃。”本县武关乡解放前即有核桃树1900株,年产核桃仁4000斤。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曾向全国推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的经验。本县核桃品种、质量居商洛地区前茅。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六十至七十年代在丹凤县武关林场、两岭等地长期蹲点,曾与武关林场场长李朝良合作,进行多课题研究,改核桃树天然生长,天然结果为嫁接、修枝、防虫、疏果、施肥、浇水、松土等科学管理,使原有土种不断优化,又引进推广一批优质核桃。本县现有核桃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绵仁 包括大绵仁、圆绵仁、长绵仁。果实椭圆形,壳较厚,含油率60%以上,取仁方便,适应性强,适于河谷川道地带,曾被评为陕西省优良核桃单株。
麻子 果实圆形或椭圆形,壳面满布大小麻点,含油率60%以上。
薄皮 果实圆形或椭圆形,壳薄,手握即碎,易取仁,成熟早,抗病力强,但不耐风冻。
尖嘴 果实合缝线隆起,果端尖于其它品种,抗寒抗涝,在贫瘠沙质土壤中亦能生长。
小白圆 果实小,圆白色,含油率50%。
二、基地
解放初,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商洛地委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决定,5~6年后初见成效。武关的成片林最为显著,种植核桃310亩,3200多株。1958年9月,全国16省(市)在八一公社(即武关乡)召开核桃现场会,并树碑永志(置武关桥西);12月,国务院给本县八一公社(武关)颁发有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奖状。此后全县人民以更大热情,积极发展核桃生产。商镇区营造了闻名遐迩的万亩核桃林,东起老君河,西至四方岭,长达3公里,共栽3万多株,1968年开始结果。1973年,中共丹凤县委决定商镇为核桃基地,责成县林业局负责,由商镇公社组成核桃管理委员会,各大队成立林业专业队。1975年,以桃园大队为点,成立核桃科研室,开展群众性的林业科研。由于每年补植,加强管理,目前商镇共栽培核桃树8.4万多株,大多数已挂果,1978年产核桃近5万公斤,1986年产核桃11.98万公斤,大多交售给国家。1958年16省(市)核桃现场会后,八一公社再次掀起大力发展核桃林的群众运动,全社6个大队发展4个林场,9个核桃坡,3个核桃沟。1965年,武关核桃在“广交会”上展出,备受赞誉。1973年实现户均百株核桃树,近年来又栽12万株,累计15.2万株。 1986年,本县将核桃生产列入与西北农业大学签订的《关于综合科技开发山区,振兴丹凤经济的协议书》,在核桃科研方面,重点抓举肢蛾、豹纹蠹蛾、吉丁虫、云斑天牛的防治,并实行核桃综合栽培技术管理。在示范点上,株产由1986年的1.1公斤,上升到1988年的8.5公斤。
三、产销
本境核桃及核桃仁早在清代即畅销内外,龙驹寨水旱码头入秋后,大批货箱写有“商洛桃肉”,从丹江顺流运至江汉各城市,《商州直隶州乡土志》载:“清末民初由龙驹寨水运至襄樊、武汉销售者每岁约十余万斤。”《请将龙驹寨改建丹惠县治之建议》一文载,民国二十二年,龙驹寨所产核桃“行销东南各省,每年由汉口出口,或价值数十万。”解放后,1955~1966年,本县核桃交天津口岸公司加工后出口国外。后由本县农副产品公司加工,检验员代验后经西安火车站运出。
核桃木又是制造家具和工艺雕刻的优质用材。本县解放初向兵工厂交售大量核桃木做枪托。近年又从核桃壳中提取重要化工原料,进行综合开发。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1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