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蒜,亦称山蒜、独蒜、鬼蒜、火龙瓜、龙瓜花、山乌毒、九层蒜、银锁匙、蟑螂花,龙瓜草头。古书上谓之一枝箭、乌蒜、蒜头萆、婆婆酸、金灯花、水麻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名说:“蒜以根状名,箭以茎状名。”
石蒜分布于我省南部汉水流域和秦岭、巴山低山丘陵地带,是颇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已成为这一地区的特产,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还广布于我国西南至东南部。日本亦有分布。
石蒜的鳞茎可提制淀粉,供食用和加工食品。其鳞茎含淀粉48%,石蕊碱0.1%,胶质30%。还含有10多种生物碱、石蒜碱、高石蒜碱、石蒜胺碱、石蒜伦碱、加兰他敏(即雪莲花胺碱)、多花水仙碱、伪石蒜碱、双氢石蒜碱等。此外,还含有两种抑制植物生长和有抗癌作用的成分:石蒜西定、石蒜醇。石蒜的鳞茎可酿酒、制糖、制淀粉、制药和制浆糊等。作浆糊还可防虫蛀,武汉浆糊厂早已利用陕南石蒜作原料。其胶质还是很好的浆纱原料。石蒜也可制农药和灭鼠药。
石蒜也是一味重要中药。最早始见于宋代《图经本草》。其后的《本草纲目》等均有详细记载:“其味辛、甘,性温,有小毒。有消肿、祛痰、利尿、解毒、催吐、灭虫之功效。主治喉风、水肿、痈疽肿毒、疔疮、瘰疠、恶核、产肠脱下、小儿惊风等症”。外用治淋巴结核、风湿性关节痛、蛇咬伤。现代药理试验证明,石蒜可加强横纹肌收缩,使动物身体与在位肠管兴奋,抑制心血管系统及缩小瞳孔等。此外,还有抗癌作用,对肝癌腹水及吉田肉瘤有抑制作用。
石蒜中含有石蒜碱,有毒,需慎用。接触皮肤即红肿发痒,进入呼吸道引起鼻出血。内服中毒,可致休克,严重时造成死亡。
石蒜在旧时曾是渡荒食品。《救荒本草》言其“可炸熟水浸过食,盖为救荒尔”。因有小毒,食用必须用水漂多遍方可除毒。因此,俗谚云:“要吃老鸦蒜,须漂七十遍”。它是过去灾年和青黄不接之时的重要代食品。
石蒜花大,形美,色艳,可共观赏,为花卉植物,植于庭院、道旁、花坛等。或作插花,配以翡翠般的绿色植物,使之扶疏染印,置于居室、案头或几上,情趣盎然,倍增风采。
石蒜,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生有宽椭圆形或近球形鳞茎,外有紫褐色鳞茎皮,直径1.4~3厘米,有须根;叶丛生,线形或带状,长14~25厘米,宽1~2厘米,深绿色,全缘,肉质,多浆汁,初冬时生叶,至翌春末枯死;夏生花茎,花茎实心,高约30~40厘米,秋天先叶开花,通常4~6朵排成伞状花序,生于花茎顶端,花被红色,向后开展卷曲,边缘呈波状。花被管极短,花两性,无香味,有毒;蒴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6~9月,果期9~10月。
石蒜多生于秦岭、巴山低山丘陵地区的溪边、林缘、山脚等阴湿地带,通常用鳞茎繁殖。石蒜在地上部分枯死后即可采挖,一般在9~l0月进行。采挖时尽量保持鳞茎完整,挖出鳞茎后先用清水洗净,放入竹筐内来回摇动,边摇撞,边水洗,以搓去老皮为度。撞洗后,趁湿拌入石灰粉,每百公斤拌入石灰粉3~4公斤,使鳞茎外沾一厚层石灰。渗透半日后,再进行晾晒或烘烤,直到干燥为止。干燥后筛去石灰即可。
石蒜是陕南秦巴山区特产的一种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藏量丰富,产量可观,用途广泛。初步估算,年产近4万公斤(指整个秦巴山区)。但是,长期以来“藏在深山人未识”。目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资料更新日期:2016-10-8 16:49:36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