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红枣与核桃的营养保健功效都不陌生。深秋初冬,又是一年进补季,市场上红枣核桃摊点比比皆是,按品相红枣一斤从5元至15元不等,核桃大概10元至20元不等,因为卖的人多,不得不接受买主“尝捏翻检”的挑剔,选定之后买卖之间还少不得来一番“讨价还价”。
而另一边,今冬,一种名为“红枣夹核桃”的食品打着温和滋补的旗号日渐走俏,成为不少养生人士眼中的健康零食。其实说起来很简单,这种小零食就是把红枣去核,再夹上去了壳的核桃,既中和了枣的甜腻,又去了核桃的苦味,独立包装,吃起来既方便又有营养。在富平老农乐电商平台开网店的王梅今冬就在自家网店售卖这种小零食,它还有个很浪漫的名字“枣想核你在一起”,一个2元左右,半斤装30元,一斤装60元,“一个月大概能走300公斤,经常断货,供不应求。”王梅说。
近一月以来,中央多次提及“供给侧改革”,“供给侧”迅速成为近期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那么,何为“供给侧改革”?根据学界的表述,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打个比方,单纯种红枣卖红枣、种核桃卖核桃的阶段,就是需求侧,但当红枣核桃种植面积增多产量大了,“价跌卖难”又随之出现,于是,有人开始琢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生产出让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这就属于“供给侧改革”。“红枣夹核桃”论个卖,换种思路、换个角度卖红枣核桃,说白了就是创新供给的妙用。
当前,国内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最近的一个现象最能说明问题,有报道称,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卖出了224万升进口牛奶,接近中国人每天液体奶需求量的一成,成为当天最受国人欢迎的跨境商品。同时,日本纸尿裤、韩国化妆品、澳大利亚婴儿奶粉都是最畅销的“海淘”商品。同样,中国游客海外扫货的新闻也不时见诸媒体,比如到日本去采购电饭煲、吹风机,甚至马桶盖。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有超过3000万中国人在当天进行海淘——这都是向海外采购,据估计,全国海淘的市场已经达到上千亿元。这说明我们缺乏的不是需求端的消费能力,而是供给端的好产品。
另外,我省在刚刚过去的“双11”网上零售销售额近9.19亿元,同比增长268%。但数据显示,陕西网民平均每从外地购进5件产品,陕西电商向外地售出1件产品,我省网上商户购销商品仍以外地产品为主,地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销量虽然增长较快,但在陕西卖家总销量中所占比例不到20%。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我们供给端提供的商品出了问题,无法满足需求,品类单一、缺少品牌已成为我省调整销售地产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从哪儿着手改变陕西电商“入超”现状?如何把巨量的海淘市场从海外拉回国内?这就要求改善供给侧。正如国内明明也有很多生产电饭煲、马桶的企业,但国人却不吝重金、不嫌麻烦到日本疯抢马桶盖、电饭煲。这种短缺实际是一种结构性“供需错位”,其实质就是国内商品、服务与变化的消费需求之间没合上拍、出现失调,产能过剩的实质是产需不匹配。而供给侧改革首先强调了从供给侧入手,解决国人生活和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中高端产品和高品质服务的迫切需求与现有的中国传统制造业中低端产品不相匹配的矛盾。换言之,就是中国消费的升级换代需求与中国制造未能与时俱进的不相匹配。有学者表示,当下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消费者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抱怨声不断,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到国外消费,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在“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为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
当小米手机号称自己“为发烧而生”、锤子手机标榜自己“天生骄傲”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人们早已不再满足粗粝的生活方式,而是期望通过选择品牌建构更加优质的生活,这种追求关乎审美和个性,关乎环保和健康。在这样一个时代,价格不再被过分强调,实用性也不再是一个产品的全部。能不能带给消费者一种愉悦的体验,能不能建构一种更加优质的生活方式,开始成为一个品牌的最终指向。因此,从供给端来寻找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在稳增长的前提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从过去重点追求数量扩张、满足人民群众“有没有”的需求,转到核心强调质量效益、绿色清洁发展、满足“好不好”的需求方面;从哪些领域、哪些产业、哪些产品在“供给侧”加大投入和生产,这不仅是对我国现存经济发展问题“对症下药”,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期待相关企业借助这个契机,迅速找准创新落点、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服务品质,而老百姓也能钱花得更舒心、更畅快,让生活更新更潮。 王向华